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技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一定要考相关证书才能从事医学影像方面的工作,那影像技师证可以注册在卫生室吗?
本文目录
影像技师证可以注册在卫生室吗
影像技师证书是劳动部颁发的是在劳动部备案,这个是职业资格证书,算是技工证,不用注册的。
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护士条例》(国务院令第726号)等文件要求,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执业医师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医学诊查、医学处置;
执业护士在注册执业地点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
因此,放射技师在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前,不具备药物注射操作资质。
影像技师证的岗位要求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负责投照工作,参加较复杂的技术操作,并帮助和指导技士、技术员工作。
3、负责本科机器的安装、修配、检查、保养和管理,督促本科人员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则。
4、开展技术革新和科学研究。指导进修、实习人员的技术操作,并担任一定的教学工作。
5、参加集体阅片和讲评投照质量。
影像技师行业发展趋势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印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推进医疗装备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新一代医学影像装备,推进智能化、远程化、小型化、快速化、精准化、多模态融合、诊疗一体发展。未来,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将不断朝着多功能化、便携化、多模态融合、信息化和进口替代的方向发展,致力于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
医用超声临床应用领域不断延伸扩展
医用超声诊断具备安全无创、操作简便、检查结果直观、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医疗卫生机构常规配置的临床诊疗仪器。除了在超声科、妇产科、心脏科这三大传统科室应用外,逐渐扩展至诸如泌尿科、甲乳外科、肿瘤科、普通外科、颅脑外科、骨科、矫形外科、血管外科、眼科、麻醉科、疼痛科、消化科、肝科、肾内科、儿科、新生儿科、皮肤科、急诊、ICU等多科室、多领域临床诊断、实时可视化操作引导,应用领域逐渐扩大。
重点专科诊断领域持续发力
2019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十部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0)》,明确提出要将农村适龄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县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传统的超声乳腺诊断需要医生手持探头对乳腺进行扫查,高度依赖医师的操作手法和诊断经验,且探头扫查的视野范围有限,获取图像信息的难度大,误诊率和漏诊率也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癌」筛查的基层覆盖。
截至目前,全国只有上海、重庆、江苏等省市针对全容积乳腺超声成像系统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但是随着我国对「两癌」筛查覆盖率的提升及专科化、自动化的超声诊断设备的需求增加,未来该等专科诊断收费体系将逐步建立,专科超声领域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便携化设备市场需求快速增加
近年来,超声影像设备相继融入触摸屏、无线传输等新兴技术,不断向便携化方向发展,传统的DR设备也在朝着移动式和便携式演进。
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比最多,成本优势突出的便携式超声和便携式DR诊断设备替代空间广阔,能有效推动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落地实施。更为重要的是,便携式且免防护的医疗影像设备更便于医生走进家庭,体现以人为本,患者为中心的新理念,也能很好解决社区、移动场景的患者需求,尤其是偏远山区入户、急诊急救、军队作战需求等。未来,随着便携设备中加入依托5G传输技术和云技术的远程服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疗影像诊断准确度对医生经验的依赖,会进一步促进便携化的发展。
多模态成像技术的融合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医学影像各细分领域的技术研究已相对成熟。多模态成像技术融合发展,有利于结合不同成像模式的优势,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质量的病灶部位图像。目前国内相关产品注册所需的产品分类尚未完全明确,未来,随着多模态产品注册监管政策明确落地实施,多模态技术融合产品将迎来产业化释放,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新时代,医学影像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