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师承要要学写什么课程?怎么学?要考哪些内容?
很多同学都不是很清晰,所以今天职校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详细内容。
师承学习理论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针灸、中医思维的建立与中医诊疗思路、跟师出诊及中医经方背诵等。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治则等内容。中医基础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石,学好此课程,打牢基础,建立思维才能更好的学会中医知识。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诊,诊察了解;断,分析判断。「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询问、检查,以掌握病情资料,从而对病人的健康状态和病变的本质进行辨识,并对所患病、证作出概括性判断。
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药物「七情」的概念、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中医方剂学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专门研究药物配伍与提高临床疗效的学科,是中医药学各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学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 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为中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论述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内容;其治疗内容焦距特色,分内治和外治两方面 ,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直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学习内容包括月经病、白带疾病、不孕症、难产、更年期、杂病……20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几乎70%-80%的女性,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罹患妇科疾病。
中医儿科学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
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中医针灸学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学习以上课程外,还要重点学习中医四大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黄帝内经》,同时还要学习经络腧穴、刮痧、拔罐、推拿、按摩、艾灸等课程。
3年期间系统化的学习中医,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循循渐进,扎扎实实学到真正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