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武当道医学术思想分析

来源:互联网 2021-08-19 333

非常幸运能参加这一期的学习班,这门课程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祝道长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天人一体学术框架,这一点是极其宝贵的。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中医学生,深知中医的难学,就是在「没有整体框架」上,面对浩如烟海,甚至互不相同的医学观点,我们如何能够提纲挈领呢?我想这是很多学医者的困扰。

在此次研修班中,道长从人的出生谈起,人是禀天地阴阳二气而生(即先天八卦的乾坤二卦),二气交媾而成为人身立命的元气(元阴元阳寓焉)。这一点元气又化生五脏六腑,十二经脉,而成人身,在七七、八八之数(女子七七、男子八八)中生长壮老已。这一部分命之为「神机」。而神机的「机要」就是模仿天地的阴阳运动(从于父母),而天地的阴阳运动就是升降,清阳上为天,浊阴降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故道长的十二经脉运动也是阴阳双向正负运动,而我觉得这其中最为宝贵的是,这个运动模式并不是逻辑的推演,而是道长内证的结果。我在大学的时候阅读过《内证观察笔记》,那个时候就觉得人体的内证实际上是中医很多经典的源头,或者说是古人认知生命的主要方法,所以才会有扁鹊饮上池水,神农尝百草等等,这种直接的经验实际上中医最原始的样子。

人身在天地之间,还在与天地外在的自然相互沟通,所以中医中会有六气的说法,风寒暑湿燥火,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就会感染人身而为病,就比如我们平时的受凉发热一样。那么天地六气的产生实际上是日月运行产生的(日月产生四季,四季产生六气)。而日月的运行规律与天地升降不同,是开合枢(日东升西降,月西升东降),人被六气影响而生病,其本质也就是开合枢的失常,所以整部《伤寒论》就是在解决开合枢的问题,而所有的方子都是在构建日月正常开合枢的时空结构,从而纠正失常的开合枢。这个叫做气立。中医学术界一直在讨论六经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六经的本质就是开合枢。

除了这些整体的框架之外,实际上还有很多的知识,因为老师有很长时间的丹道修行,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常常会引经据典,并在很多看起来稀疏平常处窥透其中的医理,使得很多含糊不清能够一锤定音,还有很多由点及面的发散性思考,在这其中自然窥见老师学习的很多思路和方法,这一点也是十分宝贵的。

十分幸运能够参加这样层面的学习班,在现今众多学习班迎合大众,去教某病特效穴、某症特效药的大环境下,道长的学习班仍然能够固守道本,实在是值得赞叹。

这次参加,伤寒论培训班,是去年学习十二经脉揭秘的续章。

虽然说是早就想好的安排,能否成行也是,不好说的。

道即阴阳,人即阴阳,以人合道,健康自到。

在祝道长弘传的理论体系中,人是小宇宙。人禀天地阴阳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即神机,成即气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体内分元气、营气、卫气。卫气如日,法天道而左转。营气气如月,效地道而右旋。

所谓的开方用药。就是用药的阴阳二气,来佐助扶正十二经脉的阴阳二气的正常运转。万物皆禀天地之气生,得日月之气而成。故而万物皆可入药。中医治病不在病,而在于气机之调理。而西医系统中无「气」之说,因而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系统,虽然是面对同样的人体。因为对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对病的调理也不一样。所以中西医可以互补,但是不具有可同约性,也没法结合。除非有一天西医能达到「气」的层次。

德不孤,必有邻。

这次学习,结识了许多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中医文化的同道。他们年轻又学识渊博,对体制内的中医药的发展的担忧,对资本控制下的西医的霸临天下的愤慨与无奈,对弘扬中医文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期待与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有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成。

对于中药小白的我。三天半的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在明师的指导下,道解伤寒,以道御术;在同道的帮助下,切磋琢磨,精益求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以药来解众生之苦。

感谢同道大德,学道悟道行道,有你有我。

愿世间无病,祝天下太平!

点击展开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