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学中医的心得体会

来源:互联网 2021-08-26 388

很多人都说,中医重在实践,重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对许老师所讲这个观点我有所不同。

恰恰相反,我认为中医目前不缺少临床,反而缺少理论的大家。

为什么这么讲?

在医疗一线工作,哪个不是天天临床?而临床之后善于总结升华,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中医人才,恰恰是中医界的短板!

向临床医生强调临床,反而应该是意义不是太大,而应当让临床医生更多地思考理论问题,成为理论大家!

而纯粹在学校做理论研究的中医,本身是少数,也大多在临床和理论研究上都没有多大建树。因此在这里,我更加认为,这些占了大多数的每天临床一线工作的中医人,多多思考中医理论问题,对中医发展价值更大!

咱们其实都不否认实践,也每天都在实践。

我认为,

其一,理论是为临床服务的,理论不成体系不利于临床实践。目前中医临床对中风的认识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二,理论不明也不利于中医传承。如果理论不明,如何向后学表达自己的认识,传授自己的思路?再让他们看着自己体悟吗?这为后学增加了难度和曲度,不利于中医传播。

其三,行之还是行而思之,显然行很重要,思同样重要。一行可以有一得,但不总结不思考让这种所得浮于表象,难以让认识深入提高。你知道了一个方子治疗一个病人有了效果,下次还用这个方子治疗类似病人就是实践,而你深入思考更加明理则下次遇见同样病人将更加灵活应用不局限一方一药,就容易大道契合大道信手拈来的境界。

其四,离开大医重思考,明辨是非与病机。历史上的大医,前期学习读书思考的过程多长于前期临床,很多大医都是先读书学习,间断拜师跟师并在跟师中思考在学习,数十年才开始自己独立的医道生涯,之后甚或一鸣惊人的。皇甫谧李东垣朱丹溪徐灵胎薛立斋张景岳等等都是如此。所以这个明辨多思与实践的关系,我觉得今人并没有真正处理好。

点击展开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