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促进就业创业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落实云南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的17条措施》等文件精神以及昆明市稳就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7月19日昆明技师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校区负责人,赴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交三桥园区、昆百大新纪元大酒店有限公司、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对接企业需求,看望毕业生代表、实习生代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稳岗拓岗工作。
昆明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刘春菊,党委副书记、院长武锐,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渝,副院长杨新一行得到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昆百大新纪元大酒店有限公司、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热烈欢迎、周密安排。
通过实地学习考察并走访看望实习生代表和毕业生代表,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稳岗拓岗座谈会,充分了解各知名单位、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深厚底蕴、品牌效应、重大荣誉、发展成果、管理内涵、企业文化、就业环境、人才培养考核培养选拔机制、人才需求等方面的介绍,毕业生代表、实习生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就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各单位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流;在强强联手、联合培养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方面达成共识。
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邢保华表示:学院烹饪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合作多年以来,学院的毕业生到幼教集团各分园就业,在师生饮食、参与编辑出版相关食谱书籍、研究营养学等方面高度负责,表现优秀,受到了幼教集团各分园师生的一致好评和充分肯定。希望在“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与昆明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校外教学实训基地挂牌仪式”举行后,院校合作、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深入开展,强强联手、共谋发展。
昆百大新纪元大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焰表示:公司与学院合作10余年来,学院为公司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学子们表现出色,不仅在酒店各个岗位上履职尽责,而且在参加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学院的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们工作务实敬业,对学子们给予无微不至地关怀、教育、培养、回访,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时对接企业解决学生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希望公司与学院长期在广度上深度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服务社会,为“保民生、促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涛表示:公司与学院合作30余年来,学院为公司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毕业生和实习生,尤其是培养输出了陈永等一批名师名匠,陈永同志获得省级劳模、云岭技能大师、云岭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成立了陈永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任公司技术中心试验室试制组及设备组组长,成为引以为傲的“云内制造”。希望双方在产教融合方面探索新路子,创品牌、出特色、提实力。
毕业生代表和实习生代表表示:毕业生代表和实习生代表表示:学院领导班子一行来看望回访,由衷的感动,一定会把在学院老师们所教授的思想政治文化知识、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技术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做到以德立信、以技立身;同时祝福母校越办越红火!
昆明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武锐表示:今后学院将把各合作单位、企业的认可和帮助,作为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学院技工教育的根本要求就是要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合作,校企双方在互相学习先进的以人为本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之中不断改革进步,探索形成一个个“合作典范”成果,实现双赢;同时对毕业生和实习生提出要求,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正确进行职业规划,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创造技校生的“精彩人生”。
昆明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刘春菊表示:一是强强合作,共谋发展。昆明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教育集团、昆百大新纪元大酒店有限公司、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三家单位、公司,在省内外以及全国知名,感谢多年来合作单位和企业对学院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学院将把大家的“点赞”作为前进的动力,把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具体措施促成合作新成果,推动学院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技能提升、实训场地、先进设备、科研开发等方面共享、共创、共赢。二是稳岗拓岗,民生为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各级稳就业保民生相关重要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云南省优化调整稳就业20条措施、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7条措施,落实昆明市稳就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学院将主动深入相关单位、知名集团企业,及时有效做好毕业生和实习生走访回访工作,不断提升学院办学治校水平,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实现毕业生稳定且高质量就业,提升教育培养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水平。三是牢记使命,强国有我。学院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根本任务,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生命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为目标,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之中,不断扩大优化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化、订单培养、冠名培养等办学渠道,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激励广大教职工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贡献力量;不断提高学院教育教学水平,改善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大力宣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榜样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弘扬、践行“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院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帮助引导促成学生高质量就业,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带动更多人就业;努力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学院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