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湖中专依托地方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有效引入淮剧、剪纸、舞龙、击鼓等非遗文化进校园,推动了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体验和发展平台。
一、构建非遗教育体系。建湖中专在非遗教育方面构建了完善的体系,从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到实践活动,每一环节都紧密相扣,形成了独特的非遗教育模式。在各系部成立舞龙、剪纸、淮剧等非遗社团,开设非遗第二课堂,与江苏省杂技团合作增设了“杂技与魔术表演”专业,文旅专业将剪纸作为选修课,邀请非遗专家担任兼职老师到校授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触到非遗文化的精髓。
二、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学校成功获批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该平台在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下,通过师徒制、工作坊等形式,将非遗剪纸技艺传授给学生,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学校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非遗技艺的创新发展。通过与现代设计、科技手段的结合,非遗剪纸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创新作品多次在活动中展示,受到现场观众高度评价。
三、非遗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湖中专注重非遗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聘请了县图书馆馆长、冈西剪纸市级非遗传承人唐进文等专家领衔非遗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聘请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杂技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杂技团教练曹蕾担任旅游专业外聘导师,这些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非遗技艺功底,还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和教学。
四、丰富的非遗实践活动。学校各系部成立非遗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参与非遗社会实践活动,让舞龙、击鼓等非遗社团积极参与到地方文化服务中,提高了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非遗育人工作,为培养更多具有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