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升学总分为 750 分(部分城市部分为800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各 150 分,物理 80 分、化学 70 分,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各 50 分,体育 50 分,地理、生物等考查科目不计入总分但需合格。
一、考试科目及分值(计入升学总分)
1. 文化考试(700 分)
语文:150 分(作文 60 分,阅读理解 55 分,基础 35 分)
数学:150 分(代数 60 分,几何 60 分,统计与概率 30 分)
英语:150 分(听力 30 分,笔试 120 分)
物理:80 分(力学 35 分,电学 25 分,光学 10 分,热学 10 分)
化学:70 分(物质构成 20 分,化学反应 30 分,实验探究 20 分)
道德与法治:50 分(开卷考试,时政热点占 40%)
历史:50 分(开卷考试,中国近现代史占 60%)
2. 体育与健康(50 分)
过程性考核:10 分(七、八年级体质测试)
现场考试:40 分(立定跳远 15 分、掷实心球 15 分、1 分钟跳绳 20 分)
必测项目:中长跑(男子 1000 米 / 女子 800 米)不计入总分,但需达标。
二、考查科目(不计入升学总分)
科目考查形式成绩呈现方式
地理八年级闭卷考试等级(合格 / 不合格)
生物八年级闭卷考试等级(合格 / 不合格)
信息科技编程实操、理论考试等级(合格 / 不合格)
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报告、技能测试等级(合格 / 不合格)
艺术音乐 / 美术作品展示等级(合格 / 不合格)
实验操作物理 / 化学实验操作等级(合格 / 不合格)
特别说明:
地理、生物成绩虽不计入升学总分,但需达到 “合格” 才能毕业。
信息科技累计 36 课时,包含 Python 编程、物联网基础等内容,考查侧重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家务劳动、社区服务等,每周 1 课时9。
三、总分构成与地区差异
1. 全市统一总分
升学总分:750 分(文化 700 分 + 体育 50 分)
毕业成绩:以等级呈现(优秀 / 良好 / 合格 / 不合格),各科达到 60% 分值即合格。
2. 地区试点调整
万州区:2025 年起试点将地理、生物成绩以折算分(满分 50 分)计入录取总分,具体方案由区教委制定。
其他区县:暂未跟进,仍按全市统一政策执行。
四、考试特点与趋势
开卷考试改革:
道德与法治、历史开卷考试仅允许携带教科书,禁止教辅资料,强调知识迁移能力。
体育分值优化:
跳绳分值提升至 20 分(占体育总分 40%),体现对体能与协调性的重视。
综合素质评价:
思想品德、艺术素养等 5 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作为优质高中录取的重要参考。
五、学习建议
核心学科:
语文:强化文言文阅读(占比 30%)和议论文写作。
英语:听力训练需结合历年真题,熟悉口音与题型。
物理 / 化学:实验题占比提升至 25%,需掌握基本操作规范。
体育备考:
跳绳选择 “双脚轮换跳” 可提升稳定性,目标 185 次 / 分钟。
实心球训练注重腰部发力,男生目标 9.7 米、女生 6.5 米。
考查科目:
信息科技:重点掌握 Python 基础语法与 Excel 数据处理。
劳动教育:参与校园种植、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积累过程性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