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适合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有长期深造打算的考生。
高考成绩拔尖且稳定的考生:强基计划的入围资格与高考成绩直接挂钩,顶尖高校的强基计划实际录取考生中,超过 90% 的高考成绩排名在全省前 1%-5%。例如,2024 年北京大学数学类专业在浙江的入围分数线为 686 分,清华大学基础理科学术类在北京的入围线为 666 分,均远超各省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考生:强基计划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等基础学科,适合对这些学科有深入探索欲望和 “非功利性热爱” 的考生。比如,课余自发研读《费曼物理学讲义》、尝试用数学模型解释生活现象、在历史典籍中挖掘未解之谜的学生。
手握学科竞赛 “银牌以上” 的特长生:五大学科竞赛(数、物、化、生、信)银牌及以上获得者可破格入围强基计划。虽然强基计划弱化了竞赛 “一刀切” 的选拔方式,但学科特长仍是重要加分项。例如,2024 年重庆大学物理学专业在浙江,获得物理竞赛省级一等奖的考生,校测环节普遍比裸分考生高出 15-20 分。
有清晰规划的 “长期主义者”:强基计划设置严格的转专业限制,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适合那些早有规划,愿意用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深耕冷门学科,清楚知道未来十年要攻克什么学术难题的考生。
抗压能力强的考生:强基计划的 “综合成绩 = 高考 85%+ 校测 15%” 选拔机制,制造了巨大变数,可能会有考生高考成绩全省前 200 名却因面试表现欠佳落榜,也有考生凭借校测逆袭 30 个名次。所以,心理素质过硬,能在笔试超纲题面前快速调整策略,在专家连环追问下保持逻辑缜密的考生更具优势。
有科研潜力与创新思维的考生:强基计划校考侧重学科特长和创新能力,若考生曾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或发表论文,将显著提升竞争力。例如,中山大学 2024 年对数学≥140 分或物理满分的考生开放破格入围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