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
文字可以。
无法经历的人生,
书籍带你相遇。
这个暑假,
我们换个姿势:继续躺,
让书籍带你阅见更好的世界。
《绿山墙的安妮》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一)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马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也就是书中“绿山墙”的原型。她是19世纪末北美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在她16岁就在报纸上发表诗作,成名后仍把灵感小纸条塞在围裙口袋里,第一条“误送女孩”的便签,便成了安妮的起点。
(二)推荐理由:
是一部“少女成长说明书”:原生家庭缺失→用想象力造梦、外貌自卑→把雀斑说成“玫瑰花瓣”、学业压力→把奖学金写成“通往星光的阶梯”每一个正在长大的你,都能在安妮的“闯祸—自责—补救”循环里看见自己。是一本轻量易读的书籍,共38章,每章15分钟,配合暑假碎片时间刚刚好。
(三)书中金句:
①我难过是因为愉快的事情结束了,但也许更愉快的正在路上。
②生命是一块葬满希望的墓地,但墓地之上也能开出野玫瑰。
③你刚实现一个目标,就发现另一个在更高处闪光——这让生活充满乐趣!
④清晨永远不会让人绝望,我们有那么多清晨,太神奇了!
《不被大风吹倒》莫言
(一)作者简介: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首位中国籍获奖作家。作品被译成50多种语言,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他没有继续“宏大叙事”,而是回到庄稼与泥土之间,写风、写草、写爷爷、写自己——于是有了这本4万字的小书《不被大风吹倒》。
(二)推荐理由:
①轻:4万字、11篇散文,简简单单就能读完一篇。
②重:写尽时代沙尘暴里如何“站稳”——从逃荒的爷爷到高考落榜的表弟,再到被网暴的自己。
③暖: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只有一个山东老汉蹲在地头,递你一碗水:“别急,先喘口气。”
④美:莫言式比喻依旧生猛——“风像一把透明的锯子,把天空锯得吱呀乱响”。读完合上书,耳边仍有风声猎猎。
(三)书中金句:
①风大到能把人吹倒,我们就趴下,和草一起活着。
②爷爷说:腰可以弯,脚不能挪。后来我才懂,那叫底线。
③大风吹过,有人听出了灾难,有人听见了口哨。
④活着不是抵抗,而是把根偷偷往黑暗里再扎一寸。
⑤世界很破,书很旧,但风是新的,我们也是。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
(一)作者简介:
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1919-2010)美国“文坛隐士”,一生只出版4本书,却凭《麦田里的守望者》封神。小说1951年出版后迅速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因脏话、烟酒、性暗示被多国列为禁书;同时又被无数青少年偷偷传阅,成了“反主流圣经”。塞林格本人当过兵、进过集中营、爱过禅宗,后半生隐居山林,拒绝一切采访——他把霍尔顿的“逃离”活成了自己的后半生。
(二)推荐理由:
①真实到扎心:霍尔顿的每一句吐槽,都是你朋友圈不敢发的真心话。
②反鸡汤:没有逆袭、没有金手指,只有16岁少年在72小时里把“假面成人世界”撕得粉碎。
③翻译名场面:孙仲旭经典译本把“goddam”译成“他妈的”,把“phony”译成“假模假式”,读起来像中文原生的愤怒。
④全球彩蛋:乔布斯把主人公名字藏在第一代iPod彩蛋里;五月天《倔强》MV直接致敬麦田;BTS金南俊说“这本书把我从深渊拉出来”。
⑤小开本+短段落:用碎片时间就能读完一章。
(三)书中金句:
①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抓住每一个跑向悬崖的孩子。
②学校教会我们一大堆东西,唯独不教我们为什么活着。
③成年人都是假模假式,一边教孩子诚实,一边自己撒谎。
④当你真的喜欢一个人,只想静静地坐在她身边,什么也不说。
⑤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可没人告诉我们要涂什么药。
世界很大,
书是折叠的时空机。
暑假不赶路,
躺读也能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