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二经脉的命名及属络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每一条经脉的名称,包括手或足、阴或阳、脏或腑三个部分,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属脏;阳经行于外四肢外侧,属腑。根据阴阳气的盛衰,阴气、阳气衍化为三阴三阳,这样每一侧面各有三条,共十二条经脉。
十二经脉和内在脏腑均有特定联系,它以「络」、「属」来表示。「络」有联络的意思,「属」有隶属的意思。每一条经脉直接联系的脏腑称为「属」,而与之表里相合的脏或腑称之为「络」。这种两经之间的相互联络,是与脏腑之间的表里关系相一致的。如手太阴肺经则表示该循行与上肢内侧与手部,属于阴经,属肺,而络大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二、经脉走向、分步、交接规律
1、根据上为阳,下为阴,阳气下降,阴气上升,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阳经自上而下,阴经自下而上(体位以两手上举为准)。
2、根据内属阴外属阳的阴阳属性,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阳经行于四肢外侧,三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同时,表里两经相对应的分布于四肢内外侧面的前缘、中间、后缘。如手太阴肺经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拇指侧),手阳明大肠经分布在上肢外侧前缘。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
阴经 | 阳经 | 循环部位 | ||
手 | 太阴肺经 | 阳明大肠经 | 上肢 | 前缘 |
厥阴心包经 | 少阳三焦经 | 中线 | ||
少阴心经 | 太阳小肠经 | 后缘 | ||
足 | 太阴脾经 | 阳明胃经 | 下肢 | 前缘 |
厥阴肝经 | 少阳胆经 | 中线 | ||
少阴肾经 | 太阳膀胱经 | 后缘 |
注: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缘,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交叉后,脾经在前缘,肝经在中线。(阴经行与内侧,阳经行与外侧)
3、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周而复始,经气始于手太阴肺经,依次流经手阳明大肠经,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手太阴肺经。手足三阴经气交接于手或足;手足三阳经经气交会与头部,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
十二经总的循环规律是:
手三阴经从胸部起始,经上肺内侧至手,与手三阳经相交;手三阳经从手部起始,经上肢外侧上达于头,与足三阳经相交;足三阳经从头起始,过向躯干,经下肢外侧走于足,与足三阴经相交;足三阴经从足起始,经下肢内侧过腹部,抵达胸部,与手三阴经相交,这样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附:手之三阴胸内手,手之三阳手外头。
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