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当前位置:首页 > 常见问题 > 

针灸治疗疝气的效果如何

来源:互联网 2021-08-21 405

疝气是以小腹、睾丸、阴囊等部位肿大、疼痛为特点的病症,中医学中又有「小肠气」之称。

【临床表现】

以少腹肿胀疼痛、痛引睾丸或睾丸、阴囊肿胀疼痛为主症。常因久立、劳累、咳嗽、忿怒等诱发或加重。

1.寒疝? 少腹、睾丸及阴囊牵掣绞痛或肿胀冷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沉伏。

2.湿热疝? 睾丸或阴囊肿大、疼痛、灼热、拒按。伴恶寒发热、肢体困重、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3.狐疝? 少腹与阴囊部牵连坠胀疼痛,控引睾丸,阴囊时大时小,立时睾丸下坠、阴囊肿大,卧则睾丸人腹、阴囊肿胀自消,重症以手托方能回复。伴纳差、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则:寒疝温经通络、散寒止痛,针灸并用,泻法;湿热疝热化湿、消肿散结,只针不灸,泻法;狐疝补气升陷、活络止痛,针灸并用,补法。

处方:以足厥阴经腧穴为主。

太冲? 大敦? 关元? 归来? 三阴交

方义:疝气为病与肝经、任脉密切相关。任脉过阴器,足厥阴经脉人毛中,绕阴器,抵少腹,足阳明经筋结于阴器,故取任脉关元、足厥阴经井穴大敦、原穴太冲、足阳明经归来以及脾、肝、肾三经交会穴三阴交疏肝理气、消肿散结、疏调任脉、行气止痛。

加减:寒疝加灸神阙、气海温经散寒;湿热疝去关元,加中极、阴陵泉清热化湿;孤疝加下巨虚、三角灸升陷止痛;恶寒发热加合谷、外关清热散寒;食少纳差、疲乏无力加足三里、大包健胃益气。

操作:诸穴均常规针刺;大敦可点刺出血。

2.其他疗法

⑴? 耳针:取外生殖器、神门、交感、小肠、肾、肝。每次选2~3穴,毫针中强度刺激。

⑵? 穴位注射:取太冲、归来等穴,用复方冬眠灵或维生素B12注射,每穴注入药液0.5ml。

【验案举例】

张某,男,32岁。双侧睾丸肿胀3天。患者平素喜饮酒,3天前不明原因出现双侧睾丸发红、肿胀、疼痛,走路时症状加重。查:两侧阴囊红肿,两侧睾丸肿如鸡蛋大,明显触痛,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血白细胞9800/cm3,中性75% ,体温37.3℃ ,舌质红、苔薄黄,脉弦。诊断:疝气(湿热下注),治以清利湿热、通调经脉。取关元、太冲、归来、三阴交、中极。腹部穴直刺2 寸,平补平泻,使酸胀感向前阴部放散;太冲捻转泻法,使酸胀感向足趾放散;三阴交捻转补法,使局部酸胀为度。l次治疗疼痛即减轻,3次红肿明显消退,6次临床痊愈(石学敏.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第1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点击展开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
学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