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理上起着网络周身,联通整体的作用。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循环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它与脏腑有密切联系,即一脏一腑,一表一里,一络一属配合;奇经八脉无表里关系,不与脏腑直接联系,其中任、督二脉,一行于腑,一行于背,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细小,循行在体表较浅的部位,似网络一样遍布全身,运行气血,蓄养周身,反映病症。
本文目录
一、指导对疾病的诊断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通路,具有一定的循行部位,与脏腑有特定的络属关系。因此,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疾病出现的症状,结合经络的循行及其所属络的脏腑,作为判断属于何经、何脏、何腑病变的依据。如足厥阴肝经循小腹,两肋或小腹胀痛多属肝气郁结。此外,某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常发现在经络的循行通路上,有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物等反应,或局部皮肤出现某些形态,颜色的变化,常有助于诊断。如肠痛受施者,有时在足阳明胃经上的上巨虚穴或阑尾炎上有压痛,有时在胃俞穴上或脾俞穴上有压痛。
二、内联脏腑、外络肢体
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及其分支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脏腑器官,奇经八脉又沟通于十二经之间,经筋、皮部连接肢体筋肉皮肤。经络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五脏六腑、肢体、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保持着统一,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经络能行血气而营阴阳,营气运行脉中,卫气运行脉外,如果经络功能正常,营卫之间密布周身,营气调和,卫气周密,就能发挥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
点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