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博物馆只是社会场馆资源中的一员,从教育教学的时效性考虑,县(区)域内可作为德育实践教育的场馆资源还有很多。如果能把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和社会场馆资源利用结合起来,势必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育成效。
崇信县职业教育中心发掘包括博物馆在内的社会场馆资源,积极推动学校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一、挖掘社会场馆德育教育资源1.加强师资联合培养。通过教师研修、短期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加强社会场馆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使社会场馆教育人员了解学校教学内容,学校教师了解社会场馆教育资源构成。2.创新社会场馆资源学习方式。场馆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根据场馆环境、内容等,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德育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二、建立“学校-场馆”合作育人长效机制。1.学校定期到各社会场馆开展德育教育,并把利用场馆资源开展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教学一部分;学校和各社会场馆都要把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做为年度工作的一部分。2.以社会文化场馆资源为依托建立学校德育教育基地,确立学校与社会场馆资源合作关系。社会场馆资源教育素材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弥补学校德育教育资源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的不足。
三、多途径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开展德育教育。1.“走出去”:县域内的烈士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福利中心、敬老院、历史遗址遗迹等,都可作为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场所。自2021年以来,学校累计组织师生到县域内各场馆参观学习1500多人次;参加“学雷锋”志愿者进社区活动300多人次。2.“请进来”:结合重大节日或纪念日,邀请场馆到学校进行专题展览、主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开展主题德育教育。利用“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崇信县非遗传承人等进校园宣讲、展示。3.“动起来”: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德育教育需要,研究开发思政类、历史文化类、法制类等系列活动课程,丰富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同时学校还利用各社会场馆资源特点,结合学校德育主题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重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参加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和“非遗大赛”,其中围绕非遗文化创新的比赛作品“剪影灯”获得甘肃省第四届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和最佳创意奖,“非遗大赛”报送4组作品,有两组获得三等奖,两组获得优秀奖。
总之,崇信县职业教育中心根据县域实际,切实制定利于学生发展的德育教育规划,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在以博物馆为代表的社会场馆资源利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也为县域其他学校利用社会场馆资源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